聊城新闻网 2006-2022 版权所有
新闻热线:0635-2921017
来源:聊城日报发布时间:2021-11-25 11:25:35
王仙明
悠悠大运河,风采越千年。东昌府区因运河而兴,流淌千年的悠悠运河,滋养、润泽了世世代代的东昌人。大运河里写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沧桑,串起时间和空间,融入这座城。东昌府非遗文化,凝聚着人文光芒,是东昌府区显著的文化符号。
东昌府区深受运河文明的影响,非遗文化绚丽多彩,有着很强的生命力。截至目前,东昌府区共有14项省级及以上非遗项目,分别是东昌葫芦雕刻制作技艺、东昌府木版年画、运河秧歌、八角鼓、东昌运河毛笔制作技艺、牛筋腰带制作技艺、东昌古锦制作技艺、铁公鸡制作技艺、东昌澄泥烧制技艺、义安成高氏烹饪技艺、梅花桩拳、流星锤、剪纸艺术、东昌府铜铸雕刻技艺。
东昌葫芦雕刻制作技艺和东昌木版年画,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东昌葫芦雕刻,在宋代就很流行。东昌木版年画始于唐代,与潍坊杨家埠并称为中国民间艺术宝库的艺术奇葩,代表着山东木版年画的东、西两大系统。
无须讳言,在有些人眼中,非遗不过是蒙着历史尘埃的“老物件”。有些非遗项目传承人囿于认知,打不开受众群体,精致的项目“养在深闺人未知”,难免成为孤芳自赏的“小众”文化。为顺应时代潮流,融入现代生活,东昌府区的众多非遗传承人做着创新发展的努力。
东昌葫芦历史悠久,伴随着大运河南来北往的航船,东昌葫芦享誉大江南北。如今,东昌葫芦已成东昌府区的主导产业和文化名片。目前,东昌府区葫芦种植面积达1.3万亩,销售额约占全国的70%,年综合效益达10亿元。东昌府区成为全国最大的葫芦种植、加工、销售基地,“买天下葫芦、卖天下葫芦”的集散效应正在显现。
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域性文化记忆,是在岁月积淀所形成的历史文化“活化石”。走进一个城市的非遗文化,就是走进一个城市的内心深处。真诚期待东昌府区这些绚丽多姿、各具特色的非遗文化,在新时代绽放出更迷人的光彩,富有更强大的发展活力。